2010年8月16日 星期一

Johann Sebastian Bach

我對古典樂的認識可謂一張白紙,有好多時只能透過流行曲或電影背後所推動的理念而認識, 德國除了有位十九世紀著名作曲家華格納外(我是因為尼采而認識他), 還有一位地位比華格納還重要的十八世紀德國作曲家,名字叫巴赫 johann sebastian bach, 相信有不少人都聽過他的名字, 但真正了解巴赫對古典樂無遠弗屆的影響力並不多包括筆者. 巴赫本身在教堂以管風琴彈奏複音聞名, 十八世紀雖然是巴洛克的暮年時期, 然而巴洛克的藝術與宗教又有著重要關係, 巴赫的作品自然也充份表現巴洛克的藝術風格, 但隨著後來巴洛克時代衰微, 同時間古典音樂亦正式走進皇室與貴族的登堂入室音樂, 巴赫亦開始為達官貴人演奏, 作品亦隨之受人認識, 而那時後偉大的作曲家如莫札特, 貝多芬, 蕭邦亦相繼誕生, 巴赫的音樂對他們的影響是很深遠, 因此到後來才被世人肯定巴赫對古典音樂的偉大貢獻. 聽巴赫的音樂除了感到濃厚的宗教色彩外同時亦感到蘊含著一種末世的浪漫情懷, 在塔可夫斯基電影的 solaris 裡所聽到的 "BWV 639 (Ich ruf zu Dir, Herr Jesu Christ)", 配合疏離蒼涼的影像更見強烈, 令筆者無所適從地墮進存在的失落感.




來自電影"solaris', 很喜歡的一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