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轉載自嚴偉基 "記憶像鐵軌一樣長── 電影《阿飛正傳》與《2046》中的列車意象" 的其中一段.
我想強調的是,王家衛的電影作品充滿了強烈的隱喻,其母題往往與觀看的人的記憶產生出強烈的碰撞效果,含有懷舊氣息,讓人思索與回味,事實上,「懷舊」 (Nostalgia)一詞在十七世紀後期是作為病理學用語,意指思鄉病,甚至傾向自毀等情緒的狀態,及至近代,懷舊才指向個人意識與社會的文化趨勢。在電影《阿飛正傳》後段章節,男主角旭仔(張國榮飾演)於菲律賓被殺手槍傷,躺臥在行駛中的火車之上,面對死亡,這時這刻,旭仔身處在開動中的火車之中,不能逃脫,要抵達下一個停車站卻是12 個小時之後。這樣,王家衛有意把這個列車的時空顛倒,旭仔似乎支持不住,下一鏡頭影像卻是火車車箱外的樹木風景,傳來旭仔的一段獨白,隱喻旭仔的死亡,但是,鏡頭接下去是另一角色阿超(劉德華飾演)的主觀處境,重新阿超與旭仔在車廂內的一段對話。這種交切 (Cross-Cutting) 的手法,對時間,對空間,把兩個空間構成對比,車廂之是窄迫、黑暗的死亡空間,而由高空平視的樹林卻是生機處處,回歸自然的象徵,兩個截然不同的空間,時間也不再是線性流動,形成一種對比效果。
complete article:
http://www.ln.edu.hk/cultural/mcs/materials/Sym%202007/1_p5.pdf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