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24日 星期一

漂流慾室



有很多人對現在金基德的電影抱怨大不如前,而我希望可以 review 到這齣早期佳作。

但我想大多數失敗,因為他的電影不是給我這些三腳貓的文筆去表達。他的電影比蔡明亮更難寫。

而對上一齣由小田切讓和李娜英演出的 "悲夢", 我覺得幾失望,雖然故事類似 david lynch 的夢境與現實交錯的迴異情節, 但氣氛卻過於沉悶,最近羅卓瑤的新作 "如夢" 亦有這樣的骨幹,但所講述的不是 "悲夢" 裡的人性陰暗,同樣地我對羅卓瑤的 "如夢" 亦談不上喜歡,即使自己一直對夢境現實交錯的故事很感興趣。


電影大師金基德
-----------力量、反思、克制、的當代思考
金基德被韓國(Korea )媒體譽為“21世紀最具領導潛力的導演”,同時,他也是最受國內影迷關注的作者型韓國導演之一。
金基德最早受到注目,是由於其作品酷愛表現的性、暴力和死亡等主題,在那些富有張力的故事情節中,情慾和暴力往往被用力地揉搓在一起。 2000年,影片《 漂流欲室 》在威尼斯影展上引起轟動,這部電影在其早期作品《鱷魚》、《 野獸之都 》及《鳥籠旅館》之上,構建了一個由複雜人格、暴力、情慾、唯美色調組成的社會及民族隱喻——殘酷的孤島,它也成為金基德確立風格的作品(孤島這個意象,在後來的《 春夏秋冬又一春 》中再次出現)。 這之後的《收不到的情書》,是金基德電影中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高峰,影片充滿張力,並具有某種和中國第五代導演相通的對民族、政治和歷史的進行深刻反省的飽滿力量。 隨後,金基德又以一部《 壞男人 》再次對人性慾望的悲劇性給與曝光,特別是對男人慾望進行了真實的勾畫。 之後,金基德與張東健合作,拍攝了涉及韓國政治、軍事背景的《 海岸線 》。
2003年後,金基德先後推出了兩部很有分量的電影,《春夏秋冬又一春》和《 撒瑪利亞女孩 》。 前者出人意料地講起佛理輪迴和因果報應,鏡頭唯美,構思精巧。 後者則被認為是金基德個人的一個及時、良性的突破,比其以往作品一貫的冷峻多了一線希望和少有的寬容。
金基德曾經說過,在韓國導演中,如果李滄東排第一, 姜帝圭排第二,他就當之無愧地應該排第三位,這話其實一點都不囂張。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