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幾天看了許鞍華的得閒炒飯, 入場前不抱任何期望, 眾所周知許導演的風格靈活多變,可以迎合不同的題材, 至於這類輕鬆小品落在她手上早知結果會是哪回事, 電影游走於寫實與類型,令我想到多年前舒琪(不是女星舒淇)執導的基佬四十, 今次以女性角度去探討雙性戀與女同志的愛情觀, 對於許鞍華本應手到拿來, 但電影不斷灌輸父權與女權的課題太著墨, 對於一個不太了解女同性戀的人都會略為明白這觀念是根深柢固, 用不著像蒼蠅在耳邊嗡嗡作響, 令本來輕鬆的愛情小品好像勉強加插充滿說教的社會審視效果突兀, 也許許鞍華的杞人憂天是認為現今的大多女性仍然脫離不開父權社會下的陰影, 潛意識延續了上一部作品天水圍的夜與霧的隱憂, 可喜是今次放低了沉重的外衣, 換上一件輕盈的襯衫把女性今時今日的自身價值重新定位, 同時也深入淺出地反映香港性別文化在社會上的變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