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年一度的書展又來,我不是想抽o靚模水,發表一下o靚模進跓書展的偉論,其實我沒有太大反應,她們的寫真集都是書的一種(至少我認為是),至於書展已被濫作為她們的地盤,這是香港文化的問題,不要太偏執罷了,我反而想了解那些喜歡閱讀的朋友到這個儼如街市,人頭湧湧令人窒息的書展,是什麼的心態。
第一書展所售賣的書藉當然是作家新鮮滾熱辣的作品,但之後總會在書店出售,我個人認為一個喜歡細嚼文字的朋友,在最低限度都懂得思考,那些為一睹作家的五官,捉摸一下滿是手汗的手掌,或探視一下他/她們的衣著品味大抵不是他們到書展的理由,最有可能是他們想第一時間買到自己心儀的書籍,我不能否認人人都會有這種心態,但是否需要與幾萬人一起大汗疊細汗呢,最後一個解釋是香港文化沙漠裡書展總算是一個象徵文化的活動,一眾人們或多或少都在潛意識裡藉此找到一點對文化資訊渴求的慰藉,包括我自己在內,但我不喜歡到書展,因為我已被人群擠得水泄不通嚇怕,加上書展的書種太少,以往我只去過一兩次而已。
其實這慰藉心態我早就寄情於電影節裡,當然到電影節看電影比到書展奢侈得多,但電影節和書展的分別是在於當你花費後你會得到一個坐位舒舒服服地坐著觀賞,最重要是大部分電影只在電影節播映一兩場,之後不會在其他影院播放,d9是另一回事,但近年發現當電影節越來越普及,所播放的電影質素便有參差,總是覺得會越來越商業化。
好像沒有聽過有唱片展,即使在唱片市場發達如日本的國家都未曾有過,我所謂唱片展是雲集不同國家不同類型的artist像書展那樣展示或宣傳自己的新作(一定有得試聽甚至現場演奏),這麼龐大的工程,相信只有日本才辦得到,如果真是有的話,我一定第一時間飛去參與,但老實說以前沒有,現在去到唱片工業逐漸萎縮的時候更是妙想天開!
補充一點,到書展的朋友莫過於買平書,因此上面的分析只是一廂情願,自己已很多年沒有到過書展,而對上的那次依希記得書種不多, 甚至一本書都沒有買到, 最大原因可能是自己當時並不太熱衷閱讀。
I prefer to watch movie rather than Book Fair
回覆刪除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回覆刪除yeah, 但書展與電影節在本質上此終不一樣,因為電影節包含國際性因素,有一定的標準,因此大概不會成為傳媒的工具,像書展給人掛羊頭賣狗肉之感,不過將來就好難講,電影節說到尾都需要資金運作,一講到錢什麼都不像樣,有時我寧何政府不插手,索性停辦無眼屎乾淨盲!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