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沒有看過那些年..亦沒有打算看, 此舉並沒有與世為敵的意圖, 況且筆者早就對台灣電影種下一份傾慕, 不信可看看之前的post. 現在只是打開報章周圍都是什麼那些年,甚至連某些專欄都以那些年作開場白, 感到非常煩厭, 令筆者有反胃之感.
我明白那些年是一部屬於大家回到青春的時光機, 那份真摰在世界末日的氣氛下,給自己一生的作結, 也是唯一給自己內心的撫慰, 因此可能除了電影拍得出色外, 在這世道亦正中下懷, 畢竟自己沒有看到, 只是猜測而已.
說到青春描寫的電影, 我必選楊德昌的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雖然不能與那些年一同言喻, 因為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是一部被青春出賣的電影, 在青春噪動的盛期面對邪惡成年世界帶來的困惑與失望, 是青春無可奈可的沉重代價.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