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29日 星期三

haus arafna - new york rhapsody



沒有怎樣聽過2011年出版新作的工業隊伍,但目前為止自己聽過最出色的一張, 如果比較上年那張 irm, 我則喜歡這張多好多。

然而近日有意無意間想與黑暗音樂保持一段距離,但我最後發現是多尻餘,因為有些事情是無法迴避, 我的根是邪惡的,充滿善意的世界只會令我更邪惡。

AXON NEURON/VAGWA - DOCUMENTS 1995-2005 - CDx2


開工前寫 blog 已是我漸漸養成的習慣, 是一種另類的 warm up. axon neuron/vagwa 在筆者心中是一隊非常棒的 ambient industrial 組合, 可謂紅酒中的極品, 單單聆聽精選 documents 1995-2005, 已感到一股在燃燒中的意志在絕望與壓迫中滾動, 每首樂曲的洶湧噪音配合凄美壯烈的鼓擊, 把情緒推到極點, 然後你會和我在同一空間裡發現蒼天流下了一滴淚.

2011年6月26日 星期日

the beach boys - pet sounds


週日的最佳唱片選擇。

2011年6月23日 星期四

恐懼吞噬心靈


近日身心都不太好,又經常輾轉難眠, 夢總是造不完,卻不能一一記起. 終於昨天告了假,沒有上班,送了妻子上班,回家一直睡到中午,音樂提不起勁去聽,於是看了一齣法斯賓達的電影,然後放狗,做晚飯,然後又躲在沙發看經典台播放的季節, 80,90後未必知道這齣電視劇, 我兒時已很喜歡看,是家庭倫理劇的始祖, 當中我非常喜歡和欣賞鄧碧雲飾演的媽打, 我認為至今仍沒有人能超越她. 我就是一個這樣的人, 上午看藝術電影,下午卻可以看八婆師奶劇. 但說到音樂卻未能做到雅俗共庸的地步. 提到昨天看的那齣法斯賓達電影,是出自他1974年的作品,片名叫 "Ali:Fear Eats the Soul" Ali是指電影裡來自摩洛哥的阿拉伯青年的名字,他跟比他年長三十載的白人戀人說 Fear Eats the Soul. 他們的相戀徘徊在人性與世俗眼光的矛盾, 是一齣不錯的電影,藉著他們的行為,反映當時戰後德國(西德)社會的階級與種族的文化現象.

2011年6月16日 星期四

the national - boxer



很多人可能認為我聽的音樂大部分都是 depress, 但當我在家中的時候其實很少會聽這類"depress"的音樂, 而我更曾經有段時間非常迷戀bossa nova, latin 或 be-bop 這類具個性的輕快音樂,現在則是跳舞音如techno-house,或跳脫的電音, 所以當一有機會在家中休息都會盡量選擇聽不太沉重的音樂, 之不過一出到街, ipod裡的歌大部分不是憂傷便是氣氛沉重,我試過選擇一些輕快的音樂,但老是格格不入,不知是習慣定是什麼.

麥田捕手


我曾經跟很多人說過包括不熟悉文學的妻子, 自己對美國作家沙林傑的麥田捕手非常著迷, 我甚至有時在幻想, 將來兒子會改他的名字叫 holden, 女的就叫 phoebe, 他們在書中確是兩兄妹. 成長在這世代的年輕人我相信會更加被這六十年前的著作吸引. 有個新的發現, 昨晚讀著村上春樹的長談, 他談到在翻譯麥田捕手的過程裡(他是麥田捕手的日文翻譯)意會到麥田捕手並非只是叛逆青春對虛偽成年世界的控訴般簡單, 而是作者沙林傑對自己過去在戰爭中所承受的心靈創傷投射在 holden 這角色上.

2011年6月15日 星期三

破事兒


彭浩翔執導的破事兒是改編自其小說, 成為電影總有一定的難度, 文字的演繹相信比影像更有力. 七個故事我最喜歡是杜汶澤主演的"增值", 因為很有蔡明亮表達都巿人寂寞心靈的影子,而杜汶澤的演出亦是恰到好處. 至於阿嬌與stephy的"大頭阿慧"應該是七個故事裡篇幅較長的,講述兩少女命運的交錯迥異,令我想到法國的一部電影 "the dreamlife of angels", 最不喜歡是"做節",唔知點解.

2011年6月13日 星期一

bad boy


近日喜歡看這齣韓劇,最右的那個女人樣貌有點像一塚本其中一位女角,與一塚本裡的故事一樣,不斷抑壓情感直到崩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