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30日 星期五

維多利亞壹號

i think i will watch this film not only about violence materials but the story is quite interesting.





小時候,鄭麗嫦一家居住在狹小的唐樓裡,她的夢想便是快點長大,掙多點錢,給家人買所好房子。可是舊樓拆去,建了私人屋苑 – 維多利亞壹號。她一直希望能在那裡買一個單位。她拼命工作,幹著多份兼職,甚至挺而走險,偷賣公司資料,幾經艱苦才儲了首期,付了訂金。一家人也高興不已。

但在2007年,香港樓市瘋狂颷升,業主不惜向鄭撻訂,封盤。

鄭苦苦哀求,也不得要領,她向男友借錢,卻被拒絕。她這才意識到,無論怎努力賺錢,也趕不上香港的樓市。

最終,她精神崩潰,當上連環殺手,向她看不過眼的人報復……

殺白蟻的音樂


我像白蟻一樣,是沒有生存的權利,等待被殺掉,安息吧。

2010年4月29日 星期四

i miss the comfort in being sad



屌你老母,聽日又要殺蟲,成間屋臭撚哂!

2010年4月27日 星期二

styggelse





第二幅圖盒 cassette 好少聽得個擺字,買帶送針筒, 啱哂老童。

and i will sell this item in discog, pls contact me in email if you were interested. and i give you a good price, for hong kong buyer only. and don't worry "the needle never shot!"
http://www.discogs.com/sell/item/22512925?ev=bp_titl

nurse with wound - the surveillance lounge/the memory surface

2010年4月26日 星期一

24-5-2010



正如 otto 說 post punk 組合也不斷有 reissue 情況出現, 而我最期待的一張 the cure disintegration 亦會在 24/5/2010 推出.

我甚喜歡的 echo & the bunnymen 在去年亦推出過 original album series 5 CDs boxset, 反而我最想是 and also the trees 的 virus meadow 可以 reissue, 雖然 92 年在 normal records reissue 過,但我相信如果現在再重新篇制發行,質素一定會更好, 因為一首百聽不厭的 slow pulse boy 是自己永恆的金曲.


2010年4月25日 星期日

blueboy - if wishes were horses & the vaselines - enter the vaselines




近年,80,90年代的 indie 唱片不斷有 reissue, 對於擁有原版作高價炒賣的朋友可謂不算好事。

2010年4月23日 星期五

杜汶澤與陳鍚海





以前我對杜汶澤總是不屑一看,但今日見到佢這番言論,確是另眼相看。


陳鍚海,你把不順耳的意見刪除,你真是有強國的優良傳統,前途無可限量!


但我也認為杜汶澤敢說這番話背後不無動機,他是聰明人,要知道分分鐘大陸都唔洗指意有得返,但他寧可選擇做全港網民的英雄,都唔撚理大陸這個市場,因為網民現在彷彿就是主宰了偽人的命運。

2010年4月22日 星期四

enhänta bödlar - tomma tonhuvud (cass)


近日唔知係咪上咸網上得多,攪到個留言箱畀d唔知咩人係咁留言.

2010年4月21日 星期三

導演

投奔怒海 - 許鞍華 (1982)


其實我不想用"名牌"去形容他們, 應該說只要是他們的出品, 即使你不喜歡, 質素也有一定的保證, 皆因他們是有用"心"去拍. 他們這群有心者誕生在香港黃金歲月的八十年代, 我會把他們分為兩批, 第一批是在七十年代末, 八十年代初出現, 沒錯, 就是所謂新浪潮現象, 這群年青人為香港電影開拓新的一頁, 隨著當時的香港經濟開始起飛的天時地利因素, 投資者不乏人選, 所以香港八十年代是沒有獨立電影這東西, 除非電影是極之冷門藝術才會選擇藝術中心播映, 否則一般情況下都會在主流影院播放,換句話有不少人願意 take risk 去培育這群新血去令八十年代有成龍洪金寶元彪同時亦可容納許素瑩,馬斯晨, 是多麼的百花齊放美好年代. 而這群年青人當中包括章國明、許鞍華、譚家明、方育平、嚴浩、余允抗、徐克等等.

那麼去到八十年代中,第二批優秀人才也隨著湧現, 然而這一批導演相比第一批多了一份濃厚中產味, 文藝氣息也比第一批強烈, 其實也可想像得到, 他們出現的時間已是在八十年代中期了, 香港經濟已正式進入穩定階段, 人們也相繼富裕起來, 唯一的憂慮便是97的問題, 因此這批導演當中也有不少移民題材,又或者探討身份與政治的隱憂, 例如電影我愛太空人、愛在別鄉的季節、秋天的童話等, 我所說的這群導演便是楊凡、羅卓瑤、張婉婷、羅啟銳等, 但除了羅卓瑤, 他們當中沒有一個是我是特別喜歡, 也許他們的文藝味對我來說太膩了, 我更認為他們太放眼在唯美方面, 太計算, 缺少了第一批新浪潮所擁有赤裸性和率性, 對上自己所看的一套張婉婷,羅啟銳作品是玻璃之城, 坦白說我完全吃不消, 至於楊凡麻, 我就真是一直以來都不懂欣賞.

但無論如何他們確是令香港電影除了商業成功外也給予一份內省. 他們的精神是值得表揚. 其實八十年代末還有最後一批產生的名牌導演, 而我認為他們彷彿把第一批新浪潮的思想重新包裝過來, 他們便是關錦鵬,爾冬陞和王家衛.

2010年4月20日 星期二

林熙蕾


我尋晚同我老婆講話林熙蕾好靚, 她話我 bad taste!

2010年4月19日 星期一

manual - drowned in light



manual is also one of the shoegaze + electronica that i like.


快要搬了,真是有點不捨得.

2010年4月15日 星期四

亂步 edogawa panpo




近日台灣獨步文化推出了兩部日本經典異色推理大師江戶川亂步的作品集, 分別是收錄了十六篇短篇作品的"兩分銅幣"和收錄了四篇短篇作品的"陰獸",必買!

2010年4月14日 星期三

sleeping room



這是我與妻子的房間(studio沒有所謂的房間),不過遲d可能要搬,因為租太貴了.

魚缸


在電影節最滿意及打動我的一部, 故事很簡單, 公屋問題少女, 地方只是換了英國, 與其他一貫青少年問題電影的分別是沒有例行的吸毒呀,賣淫呀等情節,主角雖對現實很不滿,但仍有一份正面的理想,沒有自甘墮落,拍攝手法流暢自然,由於是一部社會寫實類型電影,當然不失英國人一貫的幽默感,電影很多令人發笑的地方,我意思是不是刻意令你發笑,是自然的,而那場面又會同樣令你體會到現實的無奈.

D9已有,不妨留意.

va - hated perversions

2010年4月12日 星期一

lush - desire lines



my wife's favourite song.

2010年4月11日 星期日

slowdive - missing you

除了 in mind, 這首都是沒有結他的 ambient techno.

2010年4月10日 星期六

book 3



現在才知道 1Q84 還有 book 3, 但中文譯本仲未出,等我仲不捨得完成最後四章, 但最後始終要完結回歸虛無,然後又再開始,又再回歸虛無...世界就是這樣,正如尼采所言。

2010年4月9日 星期五

選擇



出生的方法無法選擇,但死的方法卻可以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