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月27日 星期四

幫幫我愛神


目前在電影節所看過最喜歡的一部,說是偏心是有少少的..

蔡明亮愛徒李康生的第二部長片? 你會問仍繼續師承蔡明亮還是已開始逐步建立小康自己的品牌,我不會說是完全走出蔡明亮的框架,因為電影意識上同樣是滲著表面文明實質畸形的社會裡人們無法走出孤獨存在孤獨死亡的宿命,但就正如蔡明亮自己說小康和他的分別是小康多了一雙土生土長的台灣人眼睛,因而在愛神裡的寶島獨有檳榔文化只有透過小康雙眼才能描繪出寫實感,和另一重要分別是電影表達的手法上沒有太明顯蔡明亮式的隱喻意象反而單純在視覺上充斥著斑斕的色彩,這些在過去蔡明亮的電影裡倒甚少看到,或許是有必要去特顯檳榔西施的風情,和那些令人迷醉的霓虹燈光更特顯風情背後的滄涼,而在故事上沒有意外的地方,講述兩個同是天涯淪落人的情與肉悲劇,但透過小康逐漸渾熟的導演技巧把那份傷感失落貫穿全片,超現實的筆觸沒有過份把它美化,相反與現實的無奈相濡以沫,感覺上收放自如。


李康生的第二部電影對於不同人有不同的評價,但一點我相信大部分人都認為是確實比第一部進步了很多。

2008年3月18日 星期二

tears of flesh


今次新作的主題 tears of flesh "肉體的淚水"其實與肉慾或色慾無關,名字的概念其實是來自一篇蔡明亮電影"愛情萬歲"的評論。印象最深是那位來自法國的電影評論學者在解構"愛情萬歲"最後那場女子嚎啕大哭的十分鐘長鏡頭,以我根據他的評論理解是淚水湧出在當時的環境和場合其實是毫無意義,即是那場十分鐘的痛哭鏡頭是極端抽離,哭泣在當時的層面意義上就等同流汗,小便等等,即是在皮世界裡出現的現象,而她內心的空虛,靈魂的損磨早已令她和表象的世界有一段陰陽相隔的距離,因此淚水在現實出現的同時亦無須為它蓋上理性化的意義,導演借助兩個不相符的場景和狀況去表達她的寂寞和憂傷已超越了理性世界應有的生理反應--流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