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了 midnight in paris, 很喜歡, 正如 otto 說劇本可能有點無聊, 但也是 woody allen 的投射. 我們常嘆謂自己所身處的年代如何的糟透, 若真的能活在自己一直盼望的年代, 到時又可能想活在另一個年代. 我現在時常回想八十年代如何的美好, 但我在八十年代時其實只是一個小學生, 所以某程度上不可能真正體驗當時的生活, 但我卻敢說如果當時自己已是成年人, 我想結果跟現在可能分別不大, 同樣希望回到某某夢幻年代.
雖則如此, 八十年代是很值得緬懷的, 去到八十年代尾, 已踏上中學階段, 那時很喜歡走堂去看二輪電影, 因為學校下面便是電影院, 非常就腳, 所謂二輪電影是落了畫的電影會在二輪的時段再度放映, 當然收費會便宜很多, 記得當時王家衛的處女作旺角卡門, 筆者是看了兩次, 第一次是看正場,第二次是看二輪, 還記得那時候我是不會獨自到戲院看戲, 但旺角卡門令我初嘗一個人到戲院看戲的滋味.
還有, 現在那群90後, 一天有機會去到中年, 我認為他們的回憶不會有我們那麼深刻和真摰, 因為現在一切實在太快了, 對他們來說什都一瞬即逝, 他們根本都無法認清那個世界是真實的,那個世界是虛擬的,甚至自己是真實的嗎? 記憶對他們來說太 rare 了.
PS: 如果有90後看了這篇野,他們可能會說, 收皮啦! 老屎忽!
筆者80,90年代的回憶產物:愛華 walkman、灣仔海運商場的唱片店(在那裡買第一張cure)、太古城 roller 場、南華會的遊戲機中心、 灣仔 jimmy white 桌球室、中環環球大廈band tee店(在那裡認識 sex pistols)、新都戲院、旺角荷里活商場(即是monitor的最初地扯)、technics discman、和女同學在銅鑼灣明珠戲院看米高德格拉斯主演的 black rain、夢劇院、金堡商場地庫的green peace(it 前身) 買 palladium(即是現時金百利商場)、百利的lemonhead 和 bb shop古著店、阿飛正傳當時放映完畢的屌老母聲、灣仔v8機舖、開業很短時間的電業城唱片店、nova disco、赤柱木屋區、陳百強的無聲勝有聲、譚詠麟的迷惑黑膠、beyond 真的見証大碟、電視義不容情、一生何求、維園上體育課、大家樂的雞肶意粉、depeche mode the singles 81-85 cd、夜晚聽商台的怪談、在電視上看到達明一派的今夜星光燦爛、銅鑼灣總統戲院、灣仔新華戲院、紅屋餐廳、沙田火炭馬會員工宿舍、新世界東急、ikea的波波池、六四事件在學校裡集體悼念、荷東卡色帶、pet shop boys、第一次聽到 nirvana 的 smell like teen spirit、amoeba、有 alternative section 時期的尖沙咀hmv、尖沙咀hmv附近的 my coffee、金獅影帶、時代廣場的 tower records、sonic youth 來港(但我冇去到)、depeche mode 在大球場演出(同樣冇去到)、藏春閣、灣仔富士舞廳、新加美舞廳、皇后戲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