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30日 星期二

kinatay


昨晚與太太吃過晚飯後,便一人獨自走到旺角看這齣電影節電影,由於喝過少少酒,在巴士途中有少許反胃的感覺,而也知道這不是一齣善男信女的電影是絕不好惹的,因為電影以手提方式拍攝,真實程度基本上與你自己身在其中沒有分別, 你就像第三者目睹整個虐殺過程,有點像irreversible.

故事拍攝手法就像紀錄片的形式,上半部把菲律賓馬尼拉日間喧鬧的市區呈現,令你不能當自己只是身處在電影院而已置身事外, 到下半部轉向黑夜車路上的陰沉,你都無法擺脫眼睛自圓其說自己仍坐在朗豪坊的電影院裡,也許朗豪坊只是個虛擬的天堂,而我現在正走進的是個現實的地獄.

故事上半部講述男主角是一個新入職的警察,還剛剛喜氣洋洋奉子成婚,場面溫馨樂融融,與下半部在不知情下和其他同僚一起參與將一個脫衣舞孃綁架虐殺是多麼的強烈對比. 主角被其他警察同僚突然召喚去執行一宗任務,那所謂任務其實是接了黑幫的命令要去嚴懲一個獨吞毒品金錢的脫衣舞女郎, 當主角在車上途中,他開始發現一切已不對勁,他想逃脫,可惜進退兩難, 最後只好硬著頭皮親眼看著那女子被虐打,強姦和肢解, 完成任務後,大家若無其事在麵檔食麵,而首領跟主角說以後你便會漸漸習慣.

2010年3月29日 星期一

平衡本身就是善


「這個世界沒有絕對的善,也沒有絕對的惡。」男人說。「善惡並不是靜止不動的東西,而是經常隨場所和立場而持續改變的東西。一個善下一瞬間可能轉變成惡。也有相反的情況。杜斯妥也夫斯基在《卡拉馬助夫兄弟們》中所描寫的就是這樣的世界。重要的是,善和惡的平衡要維持下去。偏向一邊時,就很難維持現實的道德。對了,平衡本身就是善。」

quoted from 村上春樹 1Q84

ddaa - ronsard LP

2010年3月26日 星期五

rhadoo - dor mit oru 2 x 12"


great stuff! got it last night.

2010年3月23日 星期二

2010年3月17日 星期三

永利街事件


香港政府真係老土到冇朋友!! 而家又話唔重建喎, 因為多得套揚威柏林的電影囉, 攞左個爛鬼獎就懶撚好人咁要保留,如果套戲攞既係最高榮譽金熊獎會唔會送埋條街畀羅導演,換句話說將來若然政府計畫清拆砵蘭街所有色情架步,點知有某電影又以砵蘭街為題材,仲係唔知咩咩柏林呀,康城呀攞左個唔知咩野既獎,咁政府係咪會照樣保留呢! 有個咁既政府真係shame!!! 仲有呀唔好以為保留就一天都光哂呀,班居民原本諗住遷拆有得獲賠償,而家無賠償分分鐘仲要被業主加租!

平心而論,我是持支保育的,但從今次這件事我認為政府非常nonsenses, 由一開始已經話要拆,有咩理由因為一套電影會影響到政府那麼慎重的決定,不是很兒戲嗎? 最大問題係香港不只一條永利街值得保留,那樣做法對其他有歷史價值的地方豈不是不公平,莫非要藝術工作者來負這責任嗎,不知所謂!

還有一件事不吐不快,永利街是一件事,我現在所講的是另一件事. 多年來在海外獲獎的香港電影點止歲月神偷這一部,我本人並非針對歲月神偷或羅啟銳,何況我還未看這電影,但由此又再證明一點香港人的水平與視野仍沒有任何進步. 為何要這樣說,因為今次歲月神偷在柏林影展上所獲頒發的並非什麼大獎,但為何會引起那麼大迴響,香港市民如此興奮連一向莫視民意的政府都要讓步保留永利街,這點很匪夷所思,那麼在97年王家衛在康城所奪得的最佳導演獎是不值一提嗎,當年市民肯定沒有什麼感覺,甚至表現冷漠,唯一的解釋是電影題材對他們產生不到任何共鳴,因為一般市民沒有這樣水平,但那並不重要,但為何視野不可以闊一點,包容多一點,今天王家衛在香港市民眼中只換來貶意一大堆,卻沒有太多人記得他曾經在康城奪得最佳導演獎,難道香港市民記錯了他是法國人不是香港人.

2010年3月16日 星期二

olivier smolders



比利時實驗電影導演 olivier smolders 的作品正適合你認為自己是一個在邏輯與理智上都是極道正常的精神病患者觀看.

上面是他十套短片集 "exercices spirituels / spiritual exercices"
, 有d9就 perfect!




更正: 之前放上來那齣 youtube 影片並非十套短片其中之一,而是抽取自導演第一齣長片"nuit noire"的片段,而名字亦非 long way back home, 那只是人們放上去的歌曲,與影片無關.



http://www.amazon.co.uk/s/ref=nb_sb_noss?url=search-alias%3Daps&field-keywords=olivier+smolders&x=0&y=0

2010年3月15日 星期一

who is insane? - 不赦島



星期五看了不赦島, 電影精心的佈局安排是有必要的, 否則不能達至這個意想不到的結局, 至於是否故弄玄虛見仁見智, 但無可否認精心的佈局令電影張力迫人, 其實這個結局仍有保留的地方讓觀眾以自己的觀點去分析, 然而單看馬田史高西斯場面氣氛的控制技法已絕對值回票價, 十分滿分我給這電影九分.

主角狄卡比奧有如卡夫卡筆下的悲劇人物 k 一樣, 雖然電影大前提是圍繞主角狄卡比奧的精神狀態和他背後的悲慘故事, 與此同時亦不斷穿插著極權統治和二次戰爭遺下恐佈陰影的意識形態. 因此當"正常人"看待那群患有精神病的罪犯時, 同時間世界正在發生著種種令人髮指的惡行, 那所謂的正常人正做著如此瘋狂的事, 甚至把正常不過的人弄瘋了, 在瘋子的眼中你們才是把人性扭曲的野獸, 那麼瘋子如何介定, 或許套佛洛伊德的一句話, 世界正是一所瘋人院, 去到最後馬田史高西斯也巧妙地留了一筆讓你們去決定是誰瘋了.

曾經有位朋友跟我說有一個人經常都做著同一個夢, 每次夢裡都被一隻獅子追著, 沒有停過, 之後那位朋友向我說那隻獅子就是那個人自己.

另外, 還記得沉默的羔羊裡的 buffalo bill (jame gumb)嗎? 今次他飾演一個變態獄警, 氣質依然令人心寒, 與狄卡比奧有一場對手戲, 很精彩! 對我而言不赦島的氣氛壓迫感可媲美當年的沉默的羔羊.





9/10

sparklehorse


我只有這張專輯, 但不常聽.

2010年3月11日 星期四

shutter island


自 casino 以後都再沒有看過馬田史高西斯之後的電影包括他第一次捧走奧斯卡的無間道風雲, 但今次新作"不赦島"我非常想看, 單看 trailer 已感到氣勢澎湃!

2010年3月10日 星期三

1990



當年阿飛正傳在報章上的廣告.

王家衛曾經說過阿飛正傳所呈現的六十年代空間只是他個人記憶裡的六十年代, 所以跟真實的六十年代有出入, 近乎超現實, 而阿飛正傳的人物關係在什麼年代都可以發生, 沒有一定的六十年代標準或價值觀, 那麼羅啟銳的歲月神偷可能會更接近六十年代的原貌, 但我對歲月神偷興趣不大. 懶理在柏林拿什麼獎, 什麼香港人的驕傲, 聽起來真想作嘔.

香港人跟紅頂白是全世界之冠, 人地未攞獎前眼尾都唔望吓, 甚至加鹽加醋,又話人地悶藝, 攞左獎之後個個仆倒去買飛, 睇完出黎個個開口埋口什麼要珍惜香港,增強什麼保育意識,毛管動撚哂喇,大佬!

薔薇的葬禮 funeral parade of roses



河流是蔡明亮最巔峰之作,亦是他最陰鬱最絕望的一部, 小康脖子的痛楚也暗喻文明空洞的不治病症,在最終一幕小康走出露台,臉上流露著惘然抬頭仰望天空, 是徹底的絕望還是默默地等待一絲光明..

薔薇的葬禮是1969年由松本俊夫執導的異色電影,其實我並沒有看過此電影,只是從 klaus barbie口中大概了解故事來龍去脈, 而故事好像是真人真事改篇, 講述一群在新宿同性戀酒吧工作的男扮女同性戀者,其中一位同志最後上演一場與父親的亂倫情節, 而父親最後知道真相後自殺,聽後我發現與蔡明亮的河流可謂異曲同工,兩部電影好像同樣有著向父權報復的意識, 雖然在河流裡兩父子事後扮作什麼沒發生過,但彼此間經已暗流著一份共識或妥協, 讓恨意與孤獨化成慾望流進那晚黑暗的歡愉裡,是蔡明亮最巔峰的一筆。


2010年3月9日 星期二

oscar & 犀利哥


曾幾何時有很多自認是有品味人士都好喜歡像上面幅圖那樣打領呔,而我一直都覺得好嘔心, 好好地一套筆直的西裝襯一件恤衫打領呔為何要故弄玄虛表現什麼反傳統自命不凡呢, 完全不懂欣賞, 可能自己一直認為除非不穿,若穿的話,西裝打呔就應該要洗練整齊,不要扮作穿起西裝來又要滲出一點不修邊幅的味道,真是令人毛骨悚然,當然這樣的打領呔在香港已成歷史,但直到昨天晚上的奧斯卡頒獎禮上居然還有美國佬自以為很酷的那樣穿著,那人是 sean penn, 而 quentin tarantino 都好像跟他一樣, 美國人的穿衣品味真是好老套, 完全配合荷李活的保守過時制度.

還有西裝骨骨穿波鞋同樣都頂唔順.

順便講埋,近排鬧得熱哄哄的犀利哥,提起就好笑,不知道係人們後知後覺還是世界愈亂,人們就愈貪靚,愈會留意時尚品味,其實所謂乞丐時裝早十幾廿年前,已不斷有設計師從他們身上取材改良,以前打開本日本街頭時裝雜誌"fruits",間中都會有一兩個露宿者上刊,不足為奇, 如果你有留意,yoji 的服飾剪裁都是散發著乞兒味道,即使把 grunge 發揚光大的 kurt cobain, 爛身爛勢不是與露宿者相近嗎? 所以市民無需覺得大驚小怪,和為自己今日有如發現新大陸的引以為傲.

2010年3月8日 星期一

靚妹仔



靚妹仔的好評當然造就了續集的開拍, 但情況卻大不如前, 因為市場需要,續集的電影就像宿命一樣注定要加入商業要素,因為有老闆願意大揮資金投資,令電影不再寫實迫真. 而靚妹仔令兩位少女火速走紅, 但正如 klaus barbie 說林碧琪是一個很有性格的女子,即使她是在香港有史以來最年青的影后,前途無可限量,但林碧琪從不留戀,只是平地一聲雷的一套電影後便兩袖清風離開,至於另一少女溫碧霞則選擇繼續朝著這個大染缸發展,其實在我眼中溫碧霞同樣是一位敢作敢為的女子,氣質絕對勝過很多女明星,筆者最喜歡是她在"地下情"的演出,導演關錦鵬成功把她的氣質帶出來,她的演出令我曾經迷戀一時, 她令我想到村上春樹筆下的人物,例如挪威的森林裡的阿綠.


2010年3月7日 星期日

VA - my favourite things vol. 2



自天星碼頭拆掉後,港人的保育意識亦隨著醒覺起來,集體回憶其實豈只有建築物、街道或食物,還有一些曾經流行的色情行業,難道這些卻不能回憶嗎,例如城寨脫衣舞,但由於那玩意活躍於六、七十年代, 對於現在一些70,80後的人可能距離遠了些,那麼不如討論一下在八十年代興起的魚蛋檔,對於某些80後的朋友可能會陌生,而像我70後的人亦只能透過電影裡體驗,至於什麼是魚蛋檔,有興趣了解的朋友可看看下面的連結。

http://the-sun.on.cc/cnt/adult/20090722/00507_006.html

在我的記憶中,在小學時已知道什麼是魚蛋妹,除了在同學們間經常拿來開玩笑外,最重是在一齣在八十年代震憾一時的經典電影"靚妹仔"裡學到。



林碧琪當年令人括目相看的演繹,有好多人都在紛紛議論,更有好多人說她只是做回自己,畢竟她在真實的生活裡是在三山五嶽的九龍城寨長大。

2010年3月4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