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28日 星期五

villalobos - alcachofa

radiohead - videotape



"This is my way of saying goodbye
Because I can't do it fact to face..."

2009年8月27日 星期四

2009年8月25日 星期二

林潔瑜 ---一場審美的革命

轉貼自高登網友, 寫得幾好。

公仔箱選美賽果已經塵埃落定,有人歡喜有人愁。不過,今次選美最大的talking point,不是上屆冠軍因紀律問題無緣加冕接班人,更不是冠亞季軍三人的「美貌」與「智慧」,而是外形毫不起眼的二號林潔瑜。

實話實說,林小姐雖然是美容顧問,但絕對不是那種一亮相就令所有人駐目觀看的美人,所以當初也只被視為陪跑分子。然而看久了她,對她認識更多,卻 會令人由衷稱讚。林小姐舉手投足充滿自信,在公眾場合談吐得體,就算面對司儀言語間近乎人身攻擊的辛辣嘲諷,她都能夠不慍不火地化解得一乾二淨;她在自己 網誌的留言,行文流暢,言之有物,感謝支持她的朋友,感恩上天給她的一切,每天笑對迎面而來的挑戰,在在顯示出她善良的個性和過人的學養。

意外的是,一向只追求金玉其外的香港人,竟然會慢慢地追捧她起來。香港各大熱門討論區,尤其是高登論壇,初期有關她的言論也是挖苦和嘲笑佔大多 數。但時間一久,網民竟然開始發掘到她上述的內在美,覺得她的樣子「愈來愈順眼」,只要包裝一下,絕對可以出席大場面。結果,林小姐在所有港姐網上投票均 一枝獨秀;決賽當晚,更成為聲勢最浩大的佳麗,要令傳媒以「大熱倒灶」來形容她落選。

有網友甚至打趣說這是集體的「斯德哥爾摩症候群」——根據維基百科,定義是「指犯罪的被害者對於犯罪者產生情感,甚至反過來幫助犯罪者的一種情結」。當然,這只是一個借喻,林小姐絕對不是甚麼大奸大惡的罪犯,只是她給人第一眼的印象不夠討好而已。

難道香港對美女的準則重新定義了嗎?我不敢妄下這般革命性的結論。但是,香港人對林小姐的熱捧,其實是對某些社會怪現象——「0靚模」和「才女藝人」的當道——的無言反擊。

如果你記憶力良好的話,應該還對「0靚模」這個名詞還有點印象。這班好像不太愛穿衣服、只懂得恣意蹲下拾東西露底、彎身跌奶做菜去博取見報率的少 女,工作以外還要爭風吃醋,大搞是非,甚至被拍得跟男人出入時鐘酒店,形象流露濃重的風塵味。總括而言,大部分人認為她們徒具姿色,除了展露自己天賦的玲 瓏身材來取悅觀眾外,甚麼也不懂。

另外,近年市場湧現了一批多方面發展,被稱為「才女」的「藝人」,唱歌走音得嚇人已經是家常便飯。有些歌而「優」則書,出版純影集,講述她們成長和工作一 路走來的心路歷程和「趣事」,全書以她們的寫真照片佔去大部分頁數,不只「妹仔大過主人婆」,剩下寥寥的「內文」,錯別字卻跟碟仙紙盤上的字一樣密麻麻。 不言自明,這些「藝人」到底有幾多斤兩,大家心中有數,對她們的所作所為,其實早已嗤之以鼻,嘲香港「藝人」「夠漂亮的話,只要不是啞巴都可出唱片,只要 不是文盲都可以當作家」。

可幸的是,香港人的眼睛還是雪亮的,還是能在一眾平庸之輩中發現林潔瑜這塊瑰寶,而無內涵的人妄想長久混飯吃,始終會遭人唾棄,慢慢被市場淘汰。 林小姐適當時機的出現和走紅,無疑狠狠地刮了這些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0靚模」、「藝人」一大巴掌,並激發了香港的一股思想的清泉,重新以修養和能力去 evaluate和appreciate一個人,實在令香港人上了一課充實的通識課。

陳總經理,給她一條司儀的發展道路吧,歡眾對司儀的外形可以包容得多,林潔瑜跟面相充滿卡通味道的阿叻和志偉,在司儀席上一定可以擦出火花,隨時比舞台中央的那批「藝人」和港姐的表演更好看!

2009年8月22日 星期六

復仇與白蟻


今天殺蟲公司來家裡殺白蟻,殺蟲水氣味令自己有藉口去看一場電影,有三套在我選擇之內,第一是復仇,第二是希魔撞正殺人狂,第三是laughing gor(90% 不會選呢套), 於是二選一,由於心情問題,我還是選了杜琪峰的復仇,明知沒驚喜,點知如我所料,依舊一貫杜琪峰的板斧,有趣是看到法國佬的記憶逐漸消失直到最後變了別人似的過著另一種生活,如果你心裡暗道那未嘗不是一件好事,那證明你的人生是多麼不愉快,甚至現實裡沒有令你留戀的事情,但我絕不會希望自己失去記憶,因為沒有記憶便不是我,雖然很多時候我都很悲觀,但我仍是喜歡我的人生。當看到他的記憶逐漸消失時又再令我可想起村上春樹的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主角在倒數自己即將要離開現實世界走進潛意識世界生活。

2009年8月20日 星期四

fenn o'berg - magic & return



這三位實驗奇才當年的兩張超破格之作,定下電聲學的里程碑,當然期望他們第三次合作!

2009年8月19日 星期三

2009年8月16日 星期日

倍賞美津子


我是在今村昌平的電影認識她,包括我要復仇和楢山節考,尤其在我要復仇裡與老爺的一段不倫戀教人印像深刻。


2009年8月14日 星期五

黑暗女聲名單

轉自:http://big5.lifepop.com/view_castid_159182.html

A.C.Marias 把浪漫嫵媚的香頌風情帶入NewWave界,英國女歌手Angela Conway與諸多傳
  奇樂手合作了一張專輯后卻轉行做了音樂錄影帶的導演;
  
  Adult Net 前The Fall的女歌手Brix Smith的個人樂隊,將60年代的迷幻氣息帶到簡潔
  流暢的英式搖滾樂里,結果是如青草地般芳香的復古味道;
  
  Aghast 曾在CMI發片的挪威女巫樂團,強烈實驗色彩的黑氛圍伴上女巫們瘋魔的人聲表
  演,黑暗、陰森、令人魂飛魄散,一如其名;
  
  Alison's Halo 昔年英倫Shoegazer運動隔洋在美國亞利桑大催生了這支如今已是蒼海遺
  珠的優秀樂隊,一個更甜美女孩子氣的My Bloody Valentine;
  
  All About Eve 名大于實的老一輩哥特搖滾樂隊;
  
  Alquimia 墨西哥籍的NewAge音樂人,飄渺柔美的樂風不遜于Enya,混入了神秘主義、
  民族音樂、電子實驗等諸多動機使音樂色彩更顯豐富;
  
  Alva 來自佛羅里達的三個女孩做出了可能是最令人困惑的聲響,難怪會被John Zorn簽
  在自己的廠牌下;
  
  Amber Asylum 芝加哥的黑暗新古典團體,音樂凝重、悲苦;
  
  Amygdala Hyperium新古典運動的領軍人物,魂人物Dirk Schlomer那一手深邃幽暗的音
  響布制與建構令人激贊;
  
  An April March 另一支吉他噪音+小女聲樂隊,與其說shoegazer,倒更趨另類搖滾范
  疇,來自美國;
  
  Anchorage 和Stoa私交甚篤的新古典樂隊,音樂更趨沉靜、幽長,一種慘白的人文色彩
  ;
  
  Android Lust 少見的女子工業團體,音樂不重內涵只側重強烈的感官刺激,雖是來自美
  國卻有很濃的歐陸氣息,主腦Shikhee比起唱歌更樂于象死亡樂隊的主音一樣嘶啞邪惡地
  "吼"歌;
  
  Angels of Venice NewAge里的中世紀音樂風景,唯美流行;
  
  Angizia 奧地利浪漫主義樂團,將歌劇里優美流暢的男女對唱和現代音樂劇的構思帶入
  到搖滾樂中,儼然是另一個Lariomsa;
  
  Anita Lane 與The Birthday Party即后來的Bad Seeds合作無間的女歌手,個人作品也
  是如后期的Bad Seeds般略帶鄉謠氣質、然邪氣十足的流行樂;
  
  Anna Homler 美國女性人聲實驗表演藝術家,對民族音樂的偏好與運用使她在歐陸地下
  樂迷里頗為受落;
  
  Anne Clark 從新浪潮中走來的歌特始祖級人物,孤獨的小安妮和她吊詭的音樂總會讓人
  深感不安;
  
  Annette Farrington 波士頓Cult樂隊Opium Den的女主唱,個人專輯又是一類向goth-t
  rip hop投石問路的取巧之作;
  
  Animus Mundi 簽在Dark Symphonies女聲分部Lure of Lorelei旗下的美國新晉樂團,將
  民族音樂、部落鼓擊與黑氛圍聯合起來,頗有早期DCD的驚嚇氣勢,值得留心;
  
  Apocalypse Theatre 流浪的怪誕軍團,駕駛著大蓬車追隨撒旦,又一個工業+歌特的新
  混種;
  
  April Nine Coptic Rain更出色的分支,在trip-hop初生之際玩票一把,雖某些作品略
  顯刻板,卻是不折不扣的dark trip-hop,最早的Heavenly Groove舞曲實踐;
  
  Architectural Metaphor 前Arc Met,美國老牌迷幻樂隊,狂亂迷離的太空之聲;
  
  Arcana 以合成器擬出散發著駭人黑暗氣焰的中世紀印像氛圍,Arcana那浩瀚音場所帶來
  的強大厴懾力,恍若從天上而落的黑暗圣光,能瞬間將人完全吸入他們那磅礴懾人的音
  響宮殿,Dark Medieval當仁不讓的首選樂隊;
  
  Area The Moon Seven Times的后續,低調吉他團體,恬靜溫和;
  
  Argine 根植于黑暗民謠,再引入哥特金屬、新古典、中世紀、軍樂等元素,硬朗卻不失
  傷感與浪漫;
  
  Ashram 意大利新古典樂隊,鋼琴+小提琴+大提琴+人聲,又一個浪漫傷感的唯美主義形
  體;
  
  Asmond 法國黑氛圍樂團,把工業殘響、實驗噪音、祭祀氛圍都掩沒入幽深的黑色霧瘴
  下;
  
  Ataraxia 意大利首屈一指的中世紀樂團,Francesca Nicoli的女神嗓音無可匹敵;
  
  Attrition 北美老牌工業舞曲團,竟和歐陸黑電子有著諸多重疊的映像,其精致手法與
  先鋒氣質之于Die Form有如銀幣的兩面,相映成趣,可惜另有主張的Martin Bowes和Ju
  lia Waller在聲勢上略遜一籌;
  
  Autumn 美國哥特搖擺樂隊,吉他路線受CT啟發較大,樂風渾沉酣暢,正是MCB所說的北
  美4AD之音的代表;
  
  Autumn Tears 名聲赫赫的新古典樂團,黑暗浪漫主義風格的杰出代表,但作品略顯做
  作;
  
  Azalia Snail 飄浮的民謠帶有一種奇怪的lo-fi化了的4AD樂風,難以置信的是她已發表
  了不下十張專輯;
  
  Babylonian Tiles 后朋出身、80年代未成軍于洛城的BT自稱是迷幻哥特(Acid-Goth)
  的創始者(他們或者不知道還有個Legendary Pink Dots),不過在美國將經典迷幻樂聲
  音帶入哥特搖擺的例子還真沒二見(更可能是我孤陋寡聞了);
  
  Bare Wire 美國低調樂團,古怪的低音(頗似Angelo Badalamenti的風格)黑氛圍,有
  一點點怪誕的女聲演唱,少見;
  
  Basque 來自布魯克林的Basque要為寂靜在音樂中找到地位,以輕柔的吉他、貝司、鍵盤
  和氛圍音響為主,加上虛無飄渺的人聲,創造一種簡約派的淡墨弱水的美學印像,令人
  著迷;
  
  Battery 優秀的工業舞曲團體,在圈子里薄有盛名,音樂里常有不俗的聲響設計心思,
  以及工業團體里少見的浪漫悲情主義;
  
  Bel Canto 挪威樂隊,歐陸低調女聲的尊貴前輩,曾代表了極地陰寒的冰雪之音,但兩
  張專輯后轉投向明快溫暖的高格調流行樂;
  
  Black Rose 意大利天音樂隊,以氛圍化的鋼琴譜出寒梅冷月式的仙境;
  
  Black Tape For A Blue Girl 美國的This Mortal Coil,DarkWave中的顯貴,在黑氛圍
  的花園里譜寫著絕望的詩情,字字句句都是令人動容的心碎;
  
  Blooding Mask 意大利的哥特搖滾樂團,不過份地加入工業元素,而大量陰森的管風琴
  音色使他們更顯得邪惡;
  
  Bon Voyage 甜美的Noise Pop,美籍的身份卻是十足的英式調子,讓人想起短暫而美好
  的shoegazer運動;
  
  Camerata Mediolanense 意大利中世紀樂團,與Ataraxia關系甚密,以表現戰爭題材見
  長;
  
  Caprice 俄羅斯的新古典樂團,森林精靈的巴洛克音樂,深厚正統的學院背景令他們的
  音樂有著素面朝天的貴氣;
  
  Chako Jack Or Jive的1/2,Chako的個人作品以她虛無的聲線延伸著JOJ的柔弱美學;
  
  Chandeen 曾是如水光般美麗的陰暗流行樂,偶像氣質的他們卻是天音派元老人物,可
  惜的是吉他與氛圍兩派折分后(另一支為Edrea),表現全都大打折扣;
  
  Chaostar 野心勃勃的黑響交響,濃重的電影氛圍;
  
  Cherche Lune 法國天音組合,民族、新古典、另類搖滾的綜合體,干凈、純美;
  
  Cinema Strange 哥特搖擺樂隊,雖出身美利堅,但顯然他們在歐陸享有更大的聲譽;
  
  Claire Voyant 又一唯美派代表人物,傷感的樂風人聽人愛,但也極易讓人低估他們,
  仔細品味下來才發現來自美國的他們竟做著這個年代中最長青的音樂;
  
  Cocteau Twins 唯美音樂的終極定義,所有低調女聲的坐標原點:聲樂上,Liz Fraser
  的如仙美嗓對后世影響不可估量,像wordless無詞唱詠、雙線相異的對比唱段、層疊迷
  離的和聲編寫等技巧被廣泛傳學;器樂上,Robin一手調制的虛無飄渺吉他音色更是習者
  無數、難以申數;
  
  Collection d'Arnell-Andrea 法國二人樂隊,大提琴與吉他的唯美組合,然結果卻激烈
  迷離、沉重而紛繁;
  
  Coptic Rain 斯洛文尼亞的老牌工業金屬團體,音樂極其兇猛強悍,一派美式(Godfle
  sh、Ministry等)的精力過剩作風;
  
  D'arcadia 流行化的中世紀樂團,動聽而已;
  
  Dargaard 黑暗交響的成員之一,雖然還是弦樂、管風琴、豎琴、教堂鐘聲再加女高音的
  尋常路數,但優美的音樂旋律、起伏路宕的氛圍營造與恰如其份的修飾琢磨仍可令他們
  站到一流樂隊的行列;
  
  Dark Orange 德國的唯美吉他樂派代表,行云流水般的優美;
  
  Dark Sanctuary 法國新古典樂團,在黑暗的圣殿里制造著氣勢恢宏的浪漫交響樂章;
  
  Das Zeichen Dirk Schloemer的分身之一,仍是Stella Maris的中世紀加電子的路子,
  但音樂情緒稍向早期Amygdala的幽深陰暗靠攏;
  
  Dead Can Dance 屬于被供起來的祖師級人物,在Dark Wave中聽完一轉回來,還是感嘆
  他們仍是最好的;
  
  Diamanda Galas 早期的Galas姐姐確是魔剎化身,她用鍵琴弄出仿似地獄震顫般的隆隆
  聲響,同時發出最高音尖厲地刺向虛偽的天堂!后來那個唱著藍調和福音歌曲的長發女
  子已經溫和太多了;
  
  Dichroic Mirror 正宗的美式哥特搖滾,來自洛杉磯成軍逾十年只發行過兩張專輯,他
  們參于的另一組合顯然名頭更響--Stone 588;
  
  Die Form 歐陸工業舞曲的頂尖代表,更是SM情欲電子不二代言人,與身后的蕓蕓眾生不
  在一個檔次上,手法之精致細膩令人目眩,無論音樂還是視覺影像作品都有著獨一無二
  的DF式邪惡墮落SM美學印跡,旁人絕難募仿到半分;
  
  Die Verbannten Kinder Eva 在電聲交響氛圍中制造陰暗美學的異端樂隊;
  
  Dust Of Basement 德國又一EBM黑電子團體,音樂還算不錯;
  
  Edera 從Chandeen中分出來后更專心致志地專研著他們的電子化取向,摩登許多后的結
  果卻嫌有些"過猶不及"了;
  
  Elend 奧地利名團,黑暗交響的代表人物,那縱騁于天堂與地獄間的神魔般氣魄罕有匹
  敵;
  
  Eleven Shadows 美麗出塵的Ethnic Ambient中飄懸著芳馥若蘭的Heavenly Voice;
  
  Engelsstaub 黑暗新古典成員之一,亦是用強大的管弦力量雕琢那份悲劇感,此外,電
  子、民族、宗教等音樂元素俯首可拾,變化多端;
  
  Eridu Arcane 挪威樂團,直接受DCD啟發,后又接受Sopor Aeternus、歐洲古典音樂、
  愛爾蘭民間音樂等影響,以古典吉他、鋼琴、小提琴、長笛等原音器樂為主,加以優美
  的女高音,清麗脫俗;
  
  Estampie 德國中世紀樂團,正統學院教育的出身令他們的作品嚴謹認真,莊重持穩;
  
  Eva O 傳奇Christian Death家族的重要成員,美國的哥特教母,雖在其夫Rozz Willia
  ms盛名之下,但一當Eva老媽開口,你就覺得眾多漂亮哥特MM充其量不過是裝神弄鬼的花
  瓶而已,她才是老堅彌辣的死亡天使;
  
  Fading Colours 黑暗里顫動斑斕翅翼的蝴蝶,哥特搖擺+電子節奏的完美典范;
  
  Fairies Fortune Sleeping Dogs Wake的繼篇,仍是一樣的后工業路數,但戾氣被洗去
  不少,安靜許多,當然也少不了那些令人心碎的凄美情歌;
  
  Faith & Disease 從最不安靜的地方--西雅圖出來的一支最安靜的樂隊,溫和的民謠+唯
  美派吉他+柔順的女聲;
  
  Faith and The Muse 定義擴張了的哥特搖滾,加入民謠、實驗、民族等佐料后,樂風更
  加犀利、激烈;
  
  Falling You 實驗手法做出流行化的ambient作品,酷愛以網絡為媒介與眾多女藝人(包
  括Claire Voyant的Victoria Llyod、This Ascension的Dru Allen、Full Brown Kirk的
  Krista Tortora、Lycia的Tara Vanflower等)合作,常有令人屏息的美麗樂章出現;
  
  Fear Of Dolls 號稱受達達主義影響的歌特樂團,除生澀的實驗片斷外,也是沉重迷離
  的北美4AD之音的代表;
  
  Freiburger Spielleyt 德國又一學院出身的中世紀樂團,傳統規正的作品中實驗著微量
  電子聲響;
  
  Frolic 哥倫比亞的仙樂氛圍樂隊,宛如夢中的清泉,輕靈透澈卻又撲朔迷朦;
  
  Full Brown Kirk 少見的將Trip Hop帶到工業音樂里的美國組合,樂風乖張、神秘;
  
  Gitane Demone Christian Death的女將,個人發展后嘗試更見豐富;
  
  Glampire 雖是以工業舞曲為基礎的團體,但音樂上常有令人大跌眼鏡的變化招數,而主
  唱卻是不變的惡狠狠的激憤態度,還算有趣;
  
  Gothica 意大利DarkWave樂隊,樂風沉郁、莊重;

  Hana Sky Cries Mary主唱Anisa Romero與氛圍音樂家Jeff Greinke的分支組合,除了
  料想中如仙女聲與夢幻氛圍的完美融合,還意外地帶入了DCD式民族樂風;
  
  Helga Pogatschar 被喻作陰暗樂界的"白雪公主",然實驗著前衛音樂理念的Helga顯然
  要比總等著別人來拯救的白雪公主強悍、叛逆太多;
  
  Hagalaz Runedance 前Aghast團員,現在已是一位溫和、感傷地唱些中世紀歌謠的女詩
  人;
  
  Hexedene 典型歐陸黑電子團體,高壓電子與強悍節奏外送甜美女聲;
  
  Hungry Lucy 甜甜膩膩的Goth-Trip hop小樂團;
  
  Illuminate 甜美可人Wave樂團,除電聲元素外還帶入Lacrimosa式男女對唱的浪漫交響
  風格;
  
  Impressions of Winter 德國又一支浪漫主義的新古典樂隊,首張專輯后又引入了DCD
  式的民族樂風,但新近的作品越來越顯得匠氣;
  
  In The Nursery 俊美雙胞胎Humberstone兄弟的長青組合,早期的實驗階段后,聯同法
  國美女Dolores Marguerite C與軍樂手Q,為黑夜夢者制造如詩如畫、起伏跌宕的電影音
  樂;
  
  Irina 現居美國的俄國女樂手,WorldMusic+NewAge+輕迷的電子聲響+柔婉的女聲=美妙
  的流行樂;
  
  Iva Bittova 捷克女性先鋒藝術家,狂亂時仿似一個拉小提琴的Diamanda Galas,但大
  多時候她的音樂仍是恬靜柔和的;
  
  Ivoux Battery的分支組合,清冷冰凍的聲音原本就只為白雪皚皚的寒冬而存在;
  
  Jack Or Jive 日本天音組合,實驗著如水墨畫般柔弱靜態的美學概念,但也有怪戾陰澀
  的濃黑筆觸;
  
  Jarboe Swans女將,卻絕對比男性伙伴有著更廣泛的實驗意向,但各式各樣的作品里都
  有股她所獨有的、濃到變態的悲憫;
  
  Jaramar 墨西哥最具實力的中世紀樂隊,平和的心境使音樂到演唱都樸實無華、認真誠
  懇,卻又不失嘗新的勇氣,一如Freiburger Spielleyt;
  
  Jessica Bailiff 虛無飄渺的Ambient里實驗著Post Rock的太空之音,而根源的民謠調
  子里又是攢眉千回的Sadcore情結,另一種lo-fi化了的唯美主義;
  
  Jocelyn Montgomery 崇拜Hildegard von Bingen的英國女子與先銳導演David Lynch的
  奇特合作,在陰森的黑氛圍中用一線天籟般的歌聲重新詮釋Hildegard的神圣作品;
  
  Julee Cruise 另一位由David Lynch發掘的女歌手,小嗓門兒的Julee很聰明地用上CT
  式大量和聲編排令她的歌聲豐滿起來,效果竟如紅塵仙語般空幻脫俗,而本屬流行的音
  樂更籠罩著一層舊時回憶般的模糊光影,奇異而永恒;
  
  Kate Bush 英國流行音樂家,于大眾化的作品中實驗著不可思議的演唱技巧+音樂元素
  ,在哥特\陰暗音樂圈內地位出奇崇高,僅次于Liz Fraser;
  
  Kate St. John 前The Dream Academy成員,擅長演奏多種器樂,曾與Van Morrison、R
  oger Eno、Tears For Fears等眾多藝人合作,個人作品是做著和Virginia Astley一樣
  優雅純美的Chamber Pop;
  
  Kirlian Camera 風格變換不定的長青組合,歐陸黑電子、新古典、摩登舞曲、黑氛圍等
  各種風格均有涉獵;
  
  La Floa Maldita 陸歐電子與法國香頌的完美公式,甜美膩人;
  
  L'ame Immorfelle 德國典型的批量出產式wave-pop band,靡爛的電聲泥澤,討巧的弦
  樂編排,goth式主題情調,流暢的歌曲旋律,可以聽,但毫無存在價值,女聲酷似Mado
  nna,好歹也算樂隊唯一的特色吧;
  
  Les Jumeaux In The Nursery的舞曲分支,歐陸味很重,好壞各半;
  
  Les Secrets de Morphee XVII VIE的沿續,那不食人間煙火的女聲詠唱獨此一家,別無
  分號;
  
  Lisa Gerrard DCD的另一半,她的價值你只要看看其他玩民族或中世紀的女聲樂隊就知
  道了;
  
  Louisa John-Krol 澳洲的Loreena McKennitt,縱然混在dark wave界,仍不妨做出她精
  致恬淡的流行音樂,以歐洲傳統的民俗音樂與神話為根源,清雅如泉涌的樂風帶著人在
  森林與山谷中尋覓那悠古傳說的神秘蹤跡;
  
  Love Is Colder Than Death 德國中世紀天音元老團,早期的神秘陰森和中期的清澈空
  靈都極之吸引人,女主唱和鍵盤手離去后,樂隊音樂上摒棄黑氛圍\電子成份而實行全盤
  DCD化實屬不智之舉;
  
  Lovesliescrushing 將Ethereal樂派里的吉他噪音美學發揮到極致的唯美樂團;
  
  Love Spirals Downwards 北美首屈一指的天音樂隊,從最初CT式的夢幻仙樂到最后流動
  著鏗鏘清冽Drum'n'Bass血液的Heavenly Groove變身,Susanne那輕柔婉轉、不沾纖塵的
  美麗歌聲已讓我們有太多感慨,至于改組后的Lovesprials,只可用"狗尾續貂"四字;
  
  Luna In Caelo 墨西哥的dark ethereal樂隊,被比作CT與Cure的混和體,用上大量回授
  效果,再將之層疊交錯,結果是迷亂眩暈的奇異聲響;
  
  Lupercalia 中世紀民謠樂團,典型World Serpent式dark folk+古典女高音,甚是不俗
  ;
  
  Luxt 老牌黑電子工業樂團,在同類中算是不錯的了;
  
  Lycia 蕭瑟陰寒到極端的吉他氛圍音樂,只有飄乎的游魂在那個世界中呼嚎;
  
  Lydia Lunch 美國地下音樂中的傳奇人物,作品俱是無一例外的陰森頹廢,只是比起后
  來的Spoken Words,早中期的后朋、無浪潮風格更貼近人心;

  Malka Spigel Minimal Compact的女貝司手兼主唱,個人作品趨于明快和溫情;
  
  Manic P. 只有一張專輯的曇花組合,最早的天音樂隊之一,古典女高音與強烈的電影
  氛圍在當時令人耳目一新;
  
  Margot Day 紐約地下音樂圈里的才女,The Plague的主唱,曾與Beastie Boys、NIN、
  
  Misfits等樂隊的成員合作過,個人作品是頗具實驗色彩的表演:仿民族化的Galas式演
  唱、非傳統的器樂、離奇的采樣,支離破碎地組合后又被隨意地調變扭曲,怪誕而瘋狂
  ;
  
  Minimal Compact 荷蘭老牌Wave樂團,受New Wave音樂的影響頗深,在歐陸地下音樂圈
  內享有盛名;
  
  Marianne Faithfull 久富盛名的英國流行女藝人,值得注意的是她80年代后期的某些作
  品,相當的黑暗,一種華貴的、說不盡的落寞和蒼桑;
  
  Mediaeval Baebes 生活在現代社會的中世紀女子,毫不造作的演唱一如數百年前在田間
  溪畔勞作嬉戲的村落少女們歌唱時的情景;
  
  Meira Asher 多才多藝的以色列女音樂人,民族、爵士、工業、電子、噪音實驗統統納
  入她叛逆激進的音樂中來,極端的音樂下不變的主題卻是對和平的渴求;
  
  Mellonta Tauta 童化般的仙樂團體,各種聲響的大融合,最純真的感動;
  
  Mephisto Walz Christian Death的又一旁系,仍然是辛辣陰戾的美式Goth Rock;
  
  Mila Mar 德國天音樂隊,早前帶有異域民族情調,第二張專輯引入交響樂章反而不值
  一曬;
  
  Mira 被比作少女版的Cocteau Twins,眉宇間自然掩不了青澀的稚嫩與童真;
  
  Miranda Sex Garden 英國傳奇哥特樂團,由早期的Acapella人聲素唱團體到鋒芒畢露的
  哥特工業激進樂隊,始終不變的是Katherine Blake直刺人心的優美歌喉;
  
  Mors Syphilitica 二流歌特金屬樂隊向一流的新古典投石問路;
  
  Morthem Vlade Art 雖然根基是哥特搖擺,但他們引入了各種Wave路數使音樂面貌宛如
  京劇花臉般繁雜亂目,尚好;
  
  Nova CMI分支Curel Moon下的新簽約組合,意大利籍,偏向柔性的黑電子曲風,雞肋而
  已;
  
  NovaVenus Dark Orange脫胎換骨之新面孔,彩虹入水般絢麗的舞曲令人驚艷;
  
  Ophelia's Dream 力圖取代Stoa的新古典樂隊,首張專輯霸氣十足,乃是Wave音樂里標
  準天音派(指古典女高音)的示范級作品,后作轉趨內斂,古典味更濃;
  
  Ophelia's Sweet Demise 美國哥特搖擺樂團,但氣韻偏向輕盈的Ethereal路線;
  
  Ordo Equilibrio 冰冷空曠的黑暗圣殿中為異教靈魂歌詠的民謠,標準的CMI式邪惡風范
  ;
  
  Ordo Equitum Solis 意大利民謠樂隊,十數年來始終堅持著質樸傷感的音樂風格;
  
  O Quam Tristis... 小情小調的中世紀電子,才情創意俱不如Qntal,又一根雞肋;
  
  Pilori 融合中世紀與古典主義的低調搖擺樂隊,德式出品;
  
  Qntal Estampie與Deine Lakaien的全明星組合,專研中世紀電子,倍受推崇;
  
  Rada & Ternovnik 俄國地下音樂的秘密花,頹廢靡艷的Goth-trip hop與女鬼高音令人
  驚魂;
  
  Rajna 法國神秘樂隊,將DCD的音樂帶入一個幽深飄渺、色彩斑斕的異域桃源;
  
  Rasputina 三位女大提琴手的樂團,首張專輯是粗礪狂放的Acoustic Goth(原音哥特)
  典范,后揉合進Marylin Manson式的工業聲響,半得半失;
  
  Regenerator 加洲的歐式黑電子團體,音樂尋常,但手法極精巧,Electronica的味道更
  濃;
  
  Rhea's Obsession 加拿大兩人團體,讓DCD式的民族音樂與各種音樂實驗手法在酣暢淋
  漓的搖擺樂風中迸出火光,精彩紛呈;
  
  Rise and Fall of a Decade 法國老牌Wave樂團,搖擺、弦樂、電影氛圍,帶著詩情的
  樂章令人回味悠長;
  
  Rosegarden Funeral of Sores 波蘭最優秀的Dark Wave團體,龐大靡爛的電聲宮殿里旦
  生了這支氣焰更加囂張的Dead Can Dance;
  
  Rosewater Elizabeth 這支水中花語般的唯美吉他樂隊制作著晶瑩紛繁的聲學波光,但
  那心碎的詩情又豈可一個美字能道盡;
  
  Sabot 波士頓的低調樂團,本應唯美的曲風里卻有了古怪的薩克斯吹奏,令人費解的音
  響嘗試;
  
  Sally Doherty 將唯美主義的憂傷與中世紀樂韻帶入到新古典樂風中的英國女子,甚受
  好評;
  
  Sanctum CMI的優秀樂團,在邪異的工業聲響里加上暴烈危險的弦樂,更有鬼氣森森的女
  聲懾人心智;
  
  Sanguis et Cinis 典型的德式Wave Pop,電聲哥特,委婉些是乏善足陳,直白點是破
  爛;
  
  Sea of Tranquility 天音+新古典+低回電子的曇花組合,同樣秉持著Weisser Herbst
  旗下樂團的極端唯美標準;
  
  Seventh Harmonic 曾為Ataraxia作開場演出的英國樂隊,用合成器擬出交響氛圍再帶入
  哥特情調的演唱風格、凱爾特音樂成份,而間或用上舞曲式電子音響聲效,頗新鮮,只
  是效果一般,不過卻是英國音樂中少見的歐陸陰暗氣質;
  
  Shadow Project Christian Death家族的分支之一,Rozz Williams與Eva O的夫妻檔組
  合,自然是邪異非常;
  
  Shelleyan Orphan Chamber Pop的代表樂隊,Caroline Crawley那童話人物般美麗純真
  的歌聲亦曾出現在This Mortal Coil里;
  
  Siddal 北美仙音(Ethereal)派夫妻檔,迷離飄渺的吉他加女聲,近作滲入了電子成份
  ;
  
  Siouxsie and the Banshees 后朋/哥特的元老人物,Siouxsie姐姐妖艷的造型和演唱
  對后來的哥特妹妹們影響無弗屆遠;
  
  Sky Cries Mary 西雅圖迷幻-后搖滾組合,音樂優秀,商業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Sleeping Dogs Wake 德國后工業樂團,狠辣殘暴的工業聲響糾結上銷魂蝕骨的冶艷風情
  令人神魂顛倒,但最令人刻骨銘心的卻是他們偶爾洗去鉛華后譜出的一首首凄美情歌;
  
  Sophya 又一個神秘的電氣化的歌特聲音,旋律甜美,表現不過不失;
  
  Sorrow Rose McDowall與Robert Lee的組合,雖然略顯憂傷的旋律仍好像是Strawberry
  Switchblade式的青蔥氣息,但細品歌詞卻是死亡陰影下的一片慘灰;
  
  Speaking Silence 民謠風頗重的法國天音組合,憂愁清冷;
  
  Spell Rose McDowall與Boyd Rice的分支組合,平和安靜甚至甜美的鄉謠調子下是揮之
  不去的森然死氣;
  
  Spindle Shanks 美國Dark Wave樂隊,鍵盤經營的荒蕪的音響空間,噩夢游魂般的女聲
  ,電氣味頗濃自然少不了舞曲化的作品,還是比較能吸引人的;
  
  Static Movement 意大利樂隊Frozen Autumn的分支,泛泛的歐陸Syn pop式黑電子;
  
  Stellamara 來自保加利亞的民族音樂組合,唯美化的格調取向令他們的音樂瑰麗出塵
  ;
  
  Stella Maris 神童Dirk Schloemer的分身之一,將中世紀音樂與電子樂血脈融合,音響
  上更是打造得晶瑩通透,創造另一種深邃卻輕盈的夢幻伊甸仙境;
  
  Stoa 現行的天音標準定義就始參照于他們,尊貴的新古典元老,氣質高貴深邃,Conny
  仙子臨世般的演唱在陰暗樂界罕有匹敵;
  
  Strawberry Switchblade 裝著波爾卡式泡泡裙,扎著大蝴蝶結,臉上來個Goth式的濃妝
  艷抹,音樂卻是歡樂無比的syn-pop長青調子,SS絕對是80年代最奇異的印像之一;
  
  Swans 異教徒眼里的黑天鵝,祭祀民謠的調子里為人類社會的靡爛頹廢哀鳴著一闋天鵝
  絕唱;
  
  Switchblade Symphony 濃艷到俗氣的goth-pop,卻能讓人愛不釋耳的聽到作嘔:甜蜜的
  邪惡,可口的毒藥;

  Tara VanFlower Lycia的女將,個人作品是更加憂傷孤寂的空曠之音;
  
  Taras Bulba 德國Wave樂隊,頗奇異的組合,民族、舞曲、實驗、電影音樂一同混雜,
  卻依然優美動人;
  
  Temple of the Embrace 美國地下樂團,World/Electronic/Ambient的綜合體,色彩偏
  于黑暗;
  
  Thanatos Projekt下的優秀哥特團體,曲靚歌甜;
  
  The Azoic 哥倫比亞的工業舞曲團體,在尋常EBM電子套路上接入飄渺的天音詠唱,有點
  意思;
  
  The Breath of Life 瑞典后朋+天音樂團,硬朗、精致、流暢;
  
  The Changelings 亞特蘭大的優秀Dark Wave樂團,黑色唯美的音樂中不著痕跡地佐入D
  CD式的民族之聲,仍是來得如幻海迷航般凄傷;
  
  The Dreamside 荷蘭天音樂團,本是民謠根源上的中世紀+民族,近來改玩歐陸黑電子舞
  曲,般般;
  
  The March Violets 狂野不羈的英國哥特搖滾樂隊,延續著本國哥特的優良血統;
  
  The Machine in the Garden 名大于實的黑電子樂團,撇開男聲代表的俗套表演,舞曲
  化的修飾細節卻扣上氛圍化的旋律構架與陰冷艷麗的女聲演唱算是該團獨特之處,值得
  一聽但不值推崇;
  
  The Mirror Reveal 流行化了的Dark Ethereal樂隊,各種時髦成份都小有嘗試,委婉悅
  耳;
  
  The Moon Lay Hidden Beneath a Cloud 在殘暴猙獰的工業聲響中重塑中世紀印像的異
  端樂團;
  
  The Moon Seven Times 暗夜中絮語的雛菊,極優秀的美國地下吉他樂隊;
  
  The Moors 北美的Dead Can Dance,擅長讓古老神秘的民族音樂在長篇搖滾段落中鋪展
  得淋漓盡致;
  
  The Night Eternal 美國哥特樂隊,卻仿照歐陸團體的用合成器擬出交響氛圍再加上男
  女對唱的路數,只是音樂上來得太過尋常;
  
  The Shroud 抒情甜美的哥特樂團,動人的旋律,憂傷的演唱,人聽人愛;
  
  The Soil Bleeds Black... 絕對是北美最犀利的中世紀樂團,他們的音樂鋪展開就是
  一幅精致詳盡的中世紀圖畫,傳說、愛情、宗教、戰爭、生存...均一一紀錄其中;
  
  The Violet Dawning 艷俗的Goth樂隊,大量合成器音色與節拍卻里瞅不見她們所說的對
  其影響至深的Brendan Perry(DCD)的影子;
  
  This Ascension 北美4AD之音的中堅力量,即更強有力更具哥特搖擺色彩的Ethereal樂
  隊;
  
  This Mortal Coil 無可爭議的傳奇,雖然多矚目于他的弦樂力量上,但也不可小覷了T
  MC音樂中那靡迷的電聲布置,正是此兩點對日后DarkWave樂派產生了無盡影響;
  
  Trance To The Sun 讓六、七十年代的Prog Rock在歌特音樂中回魂,吉他與女聲迷離幻
  滅的冗長回響讓人經歷一次次陰暗怪誕的夢境之旅;
  
  Trio Nocturna 亞特蘭大的地下樂隊,頻繁地更換過女主音(其中包括The Changelin
  gs的Regeana Morris),做得乃是介乎哥特與NewAge間的Ethereal Celtic音樂;
  
  Unto Ashes 中世紀民謠組合,簡單卻優美的樂風無可挑剔,唯一的瑕疵是偶爾愛擺弄
  俗套的工業電子;
  
  Vas 最令DCD樂迷驚喜的發現,Azam Ali和Greg Ellis就像留戀在古波斯-印度國度里的
  Lisa Gerrard和Pieter Bourke;
  
  Vespertina 美利堅兩位從事繪畫/平面設計的藝術家的組合,音樂如他們的繪畫作品般
  絢麗多采,繽紛華麗,充滿神秘主義、奇異幻想和中古異域風情;
  
  Virginia Astley 英國玉女歌手,無疑與這兒絕大部分樂隊或歌手相抵,在她純潔無瑕
  的音樂里從來沒有性與暴力的容身之地,無盡的法式浪漫風情融化在帶有維多利亞式優
  雅風范的chamber pop中,溫暖的歌聲細膩勾勒著人性的每一次情感悸動;
  
  Wench 把DCD式民族風味帶到又黑又重的地下舞曲節拍中,頗艷俗的表演;
  
  Women of Sodom 正如其名所暗示,WOS的音樂充滿危險激進的性、女權主義、反宗教等
  口號,而這些內容自然是最適合工業舞曲這種音樂形式了,頗富心思、更加電氣化的音
  響設計比起一味求重求鬧的工業聲響,更能讓他們的音樂顯得陰森神秘又骯臟頹廢;
  
  XVII VIE 法國名廠Prikosnovenie下的王牌天音樂隊,洗煉的新古典音樂線條配上Kari
  n那非凡俗之物的器樂化唱詠,呈現出一種游離于神鬼仙凡諸界之外的、空洞的美麗;

這篇黑暗女聲資料詳盡得令人吃驚,盡管如此,唯一不足是居然遺漏了黑暗教母 nico!

2009年8月12日 星期三

2009年8月10日 星期一

走佬沒法子


這個月沒有update個blog沒有特別原因,當然工作很忙,晚晚加班,但總會有點私人時間讓自己發吓up瘋,不過真係寫到有點悶,而最近又無詳心情聽音樂,家裡的dvd倒看了不少,最近第二次看(上次已是十年前)Gaspar Noe 的i stand alone,雖然是一部很灰暗無望的電影,但好明顯今次比十年前看時感覺很不同,不同是我了解到電影的真正主旨,因為我承認自己比以往更了解人生是什麼的一回事,不像以往年少時一看這類電影就讓自己沉溺在最黑暗的一面。

*其實Gaspar Noe的電影有個地方幾有趣就是讓很多港人對巴黎的傳統觀念一掃而空,因為他最拿手是讓你看到巴黎最醜惡的一面。
有很多人都對他的"不可挽回 irreversibe"較為有印象,但我認為 i stand alone 比irreversibe出色得多。

2009年8月9日 星期日